一体化含油污水处理设备常用的核心处理技术主要有重力分离法、气浮分离法、膜分离法、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。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异,让含油污水在设备的隔油区内缓慢流动,油类物质因密度较小会逐渐上浮至水面,然后通过刮油装置或集油管将其收集排出,水则从下方流出。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、运行成本低、操作维护方便,适用于处理含油量较高(通常大于 100mg/L)、油滴粒径较大(一般大于 100μm)的浮油污水,处理效率相对稳定,但对于乳化油和分散油的处理效果较差。
气浮分离法是向含油污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,使污水中的油滴、悬浮物等杂质附着在气泡表面,随气泡一起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,然后通过刮渣装置将浮渣去除。根据气泡产生方式的不同,可分为加压溶气气浮、电解气浮和散气气浮等。其中加压溶气气浮应用最为广泛,其优点是气泡细小且均匀、附着效率高,不仅能有效去除浮油,还能对分散油和乳化油(经过破乳预处理后)有较好的处理效果,处理后的出水含油量可降至 10 - 30mg/L,适合处理含油浓度中等、油滴粒径较小的污水,但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,且对污水的 pH 值、温度等参数有一定要求。
膜分离法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透过性,在压力差的作用下,让污水中的水分子通过膜孔,而油滴、悬浮物、胶体等杂质被截留在膜的另一侧,从而实现油水分离。常用的膜材料有聚偏氟乙烯(PVDF)、聚丙烯(PP)等,根据膜的孔径大小可分为微滤膜、超滤膜等。该技术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,处理后的出水含油量可低于 5mg/L,甚至达到排放标准以下,且占地面积小、操作自动化程度高,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场合,如回用处理等。但膜分离法存在膜污染问题,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,膜的更换成本也较高,同时对进水水质有严格要求,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处理以去除大颗粒杂质,防止膜堵塞。
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、硅藻土、沸石等多孔吸附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,将污水中的油分和其他有机污染物吸附在材料表面,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。吸附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、处理效果好,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油和部分乳化油,且吸附材料可通过再生处理后重复使用,降低运行成本。但吸附法的处理量相对较小,吸附材料容易达到饱和,需要频繁更换或再生,适合作为含油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单元,或用于处理低浓度含油污水。
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,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包括部分油类物质)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。在一体化含油污水处理设备中,通常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、生物膜法等工艺,通过在设备内设置填料,让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,当含油污水流经填料层时,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会对油分和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。该技术的优点是处理成本低、无二次污染,能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彻底降解,适用于处理含有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油污水,尤其适合处理浓度较低、可生化性较好的含油废水。但生物处理法对水温、pH 值、溶解氧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,处理周期相对较长,且对于难以生物降解的油类物质(如某些矿物油)处理效果不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