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MBR 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凭借 “生物降解 + 膜过滤” 的协同工艺与模块化设计,相比传统污水处理技术(如格栅 + 生化池 + 沉淀池),在水质、空间、运维、成本等多维度展现显著优势。
膜组件(主流为中空纤维超滤膜,孔径 0.01-0.4μm)是系统的 “核心壁垒”,能精准截留 99% 以上的活性污泥、悬浮颗粒、细菌(如大肠杆菌)、病毒等污染物,彻底解决传统沉淀池 “固液分离不彻底” 的痛点。
1、最终出水浊度≤5NTU,COD≤50mg/L,氨氮≤5mg/L,可稳定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-2002)一级 A 标准,部分场景(如叠加活性炭过滤)可满足绿化灌溉、工业冷却等再生水回用要求;
2、即使进水水质波动(如生活污水 COD 骤升、工业废水成分变化),膜的截留作用仍能保证出水达标,避免传统工艺因污泥膨胀导致的水质恶化。
系统通过两大设计压缩占地:
1、膜替代沉淀池:用紧凑的膜组件直接实现固液分离,省去传统工艺中体积庞大的沉淀池(占传统工艺占地的 30%-40%);
2、高浓度污泥运行:膜的截留作用使生物反应池可维持 8000-12000mg/L 的活性污泥浓度(是传统工艺的 2-3 倍),生物降解效率提升,反应池体积可缩小 50% 以上。
最终,系统整体占地仅为传统工艺的40%-60% ,且支持地埋式安装(地表可覆绿、用作停车场或道路),特别适合农村、城中村、小型厂区、景区等场地紧张的场景。
传统工艺因污泥龄短(SRT 通常 5-10 天),微生物降解不充分,需频繁外运处置污泥,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;而 MBR 系统通过膜的截留作用延长污泥龄至 15-30 天,微生物可充分降解有机物,剩余污泥产量比传统工艺减少 50%-70% 。
以处理规模 100m³/d 的系统为例,传统工艺日均产泥约 0.8-1.2 吨(含水率 80%),MBR 系统仅需 0.3-0.5 吨,每年可节省数万元污泥运输、处置费用,尤其适配污泥处理设施不完善的偏远区域。
系统集成PLC 自动控制系统,可实时监测膜跨膜压差(TMP)、溶解氧(DO)、进水流量、药剂余量等关键参数,并自动执行以下操作:
1、自动调节曝气强度(维持生物反应池溶解氧稳定,同时通过气泡擦洗膜表面,预防膜污染);
2、自动触发膜清洗(当 TMP 超过设定值时,自动投加柠檬酸、次氯酸钠等药剂进行化学清洗);
3、自动预警故障(如格栅堵塞、药剂不足时,通过短信或平台推送预警)。
日常运维仅需 “每周清理格栅 + 每月检查膜组件状态 + 每季度补充药剂”,无需 24 小时人工值守,单人可同时管理 3-5 台设备,大幅降低对运维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,适配农村、小型社区等运维能力较弱的场景。
污水进水常存在 “水量波动”(如早晚用水高峰)和 “水质波动”(如节假日生活污水 COD 骤升、工业废水间歇性排放),传统工艺易因冲击负荷导致系统崩溃;而 MBR 系统通过两大设计抗冲击:
1、调节池缓冲:内置的调节池可平衡水量、水质波动,避免冲击直接影响生物反应池;
2、膜的稳定截留:即使生物反应池内微生物活性暂时受冲击,膜仍能截留污染物,保证出水达标。
因此,系统可稳定处理生活污水、中小型工业废水(如食品加工、电子清洗废水)、医院门诊污水等不同类型污水,适配性更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