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
15吨/小时反渗透设备维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?

2025-08-16   来自:杨亚美

一、预处理系统维护:杜绝 “源头污染”(保护 RO 膜的第一道防线)

预处理失效会直接导致 RO 膜堵塞、氧化或划伤,是维护的重中之重,需做到 “定期检查 + 按时更换”:


石英砂 / 活性炭过滤器

每周打开排污阀检查出水浊度(需≤1NTU),若浊度升高 / 压差>0.05MPa,立即反洗(反洗时间 15-20 分钟,流速 2-3m/h);

石英砂每 1-2 年彻底更换(原水硬度高则缩短至 6-12 个月),活性炭每 6-8 个月更换(通过检测余氯判断:出水余氯需<0.1mg/L,超标即换),避免滤料板结或失效后污染 RO 膜。

保安过滤器

滤芯(5μm 精度)必须 1-2 个月更换 1 次,严禁超期使用;更换时需关闭进水阀,排空过滤器内积水,新滤芯安装前检查密封圈是否完好,防止原水 “短路”(未过滤直接进入 RO 系统)。

二、RO 膜单元维护:避免 “不可逆损伤”(设备核心,决定寿命)

RO 膜是维护成本最高的部件,需重点规避污染、氧化、高压冲击三大风险:


日常冲洗与保养

每次停机后(如每日结束运行),必须启动自动冲洗程序(用产水冲洗膜表面 3-5 分钟),冲掉残留的浓水和污染物,避免结垢;

若设备停机超 7 天,需向膜系统注入保护液(0.5% 亚硫酸氢钠溶液),每周检查保护液浓度,不足时补充,防止膜元件滋生微生物或氧化。

严格控制运行参数

实时监测进水压力(≤1.5MPa)、浓水压力(比进水低 0.1-0.2MPa)、产水流量(波动不超过 ±10%),压力骤升 / 流量骤降时,立即停机检查(可能是滤芯堵塞或膜结垢);

进水温度控制在 5-40℃,冬季若水温低于 5℃,需开启伴热装置(水温每降低 1℃,产水量下降约 3%,长期低温易导致膜脆化)。

科学清洗,杜绝 “过度清洗”

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才清洗:①产水量下降 15% 以上;②脱盐率下降 5% 以上;③膜进出口压差升高 30% 以上;

清洗时严格区分污染类型:无机垢(如钙、镁垢)用酸性清洗剂(2%-3% 柠檬酸溶液,pH2-3),有机污染 / 微生物污染用碱性清洗剂(0.1%-0.2% NaOH 溶液,pH11-12),严禁混用或用强酸强碱(会腐蚀膜表皮);

清洗流速控制在 1.0-1.5m/s,温度 25-30℃,单次清洗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,若清洗后参数无改善,需排查是否为膜破损(而非污染)。

三、化学药剂投加:“精准投加,不缺不多”

药剂不足会导致膜结垢,过量则增加成本且可能污染膜,需注意:


阻垢剂:按原水硬度投加(通常 2-4mg/L),每日检查药剂箱液位,避免断药;定期检测浓水侧 LSI(朗格利尔饱和指数),需控制在≤0.8(防止结垢),超标时调整投加量。

消毒剂(若用于饮用水 / 食品行业):预处理阶段用次氯酸钠(投加量 2-5mg/L),但需确保 RO 膜进水前余氯<0.1mg/L(可通过活性炭吸附或添加还原剂(亚硫酸氢钠)中和),余氯超标会氧化 RO 膜的聚酰胺表层,导致脱盐率永久下降。

清洗剂:每次清洗前确认药剂浓度和 pH 值,清洗后必须用产水彻底冲洗(直至排水 pH 恢复至 6-8),避免药剂残留腐蚀膜元件。

四、设备状态与安全:“定期巡检,防微杜渐”

关键部件巡检

高压泵:每周检查运行噪音(无异常异响)、轴承温度(≤70℃)、密封处是否漏水,每半年更换 1 次润滑油(按泵型号选 46# 抗磨液压油);

阀门与管路:每月检查进水阀、浓水阀、产水阀的开关灵活性,接口处是否有渗漏(尤其是高压管路,渗漏会导致压力损失,影响产水),发现渗漏立即更换密封圈;

仪表:每季度校准压力表(误差≤0.02MPa)、流量计、电导率仪(确保脱盐率检测准确),避免因仪表失准导致误判设备状态。

安全操作规范

维护时必须断电、断水(关闭总进水阀和高压泵电源),尤其是更换 RO 膜或高压管路时,防止高压水喷射伤人;

清洗时佩戴耐酸碱手套、护目镜,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;

建立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滤芯更换、药剂投加、清洗、参数异常等情况,便于追溯问题(如膜寿命缩短时,可通过台账排查是否为长期维护不当)。

五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
原水水质突变:如雨季市政自来水浊度升高、地下水硬度波动时,需增加预处理反洗频率,临时提高阻垢剂投加量(增加 50%),并密切监测 RO 膜压差和产水水质。

冬季防冻:若设备安装在室外或低温环境(<0℃),停机后需彻底排空 RO 膜系统、预处理水箱及管路内的积水,防止冻裂膜壳或管路(尤其北方地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