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反渗透纯水设备预处理系统的反冲洗操作涉及水、电、压力及化学药剂(如清洗剂),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避免设备损坏、人员受伤或水质二次污染。
1、设备状态检查
1.1、确认反冲洗管路阀门(如进水阀、排污阀、反洗阀)无泄漏、开关灵活,避免因阀门卡涩导致压力骤升或水锤冲击。
1.2、检查压力表、流量计是否正常工作,确保反冲洗过程中压力、流量可监控(多介质过滤器反洗压力通常≤0.2MPa,超压可能导致滤料流失或罐体变形)。
1.3、若涉及气洗(如多介质过滤器),需确认空压机压力稳定(一般 0.1-0.15MPa),气管无老化破损,防止气体泄漏或压力过高击穿滤料层。
2、人员防护准备
2.1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(PPE):防滑鞋(避免地面湿滑摔倒)、防护手套(接触可能含杂质的反洗水或药剂)、护目镜(防止水花或药剂溅入眼睛)。
2.2、清理操作区域杂物,确保排污口通畅,反洗废水排放路径明确(避免漫溢至电气设备或操作平台)。
3、原水与系统隔离
3.1、反冲洗前需关闭预处理系统与后续反渗透主机的连接阀,防止反洗废水(含高浓度杂质)倒流至反渗透膜,造成膜污染。
3.2、若反冲洗用水来自独立水箱,需确认水箱水位充足,避免水泵空转烧毁电机。
1、压力与流量控制
1.1、反冲洗启动时需缓慢开启阀门,逐步提升流量和压力(如多介质过滤器反洗,先以 50% 设计流量冲洗 3 分钟,再升至额定流量),避免瞬间高压冲击导致滤料层松动、跑料,或管路接口崩裂。
1.2、禁止在反冲洗过程中突然切换阀门状态(如从反洗直接切换至正洗),需先关闭反洗泵或进水阀,待压力归零后再操作,防止水锤损坏设备。
2、电气安全
2.1、反冲洗区域需保持干燥,避免水流接触控制柜、电机等电气部件,防止短路或触电(若地面有水,需铺设绝缘垫)。
2.2、自动反冲洗系统需检查 PLC 程序逻辑,确保 “反洗 - 排污 - 正洗” 步骤顺序正确,无程序错误导致的阀门误动作(如反洗时排污阀未打开,可能造成罐体超压)。
3、化学药剂安全(若涉及药剂辅助冲洗)
3.1、若反冲洗配合柠檬酸、次氯酸钠等药剂(如去除铁锰污染或杀菌),需确认药剂浓度符合规范(如次氯酸钠浓度通常≤5%),避免高浓度药剂腐蚀管路或滤料(如活性炭遇高浓度氯会失效)。
3.2、药剂配置时需戴防腐手套和护目镜,禁止将酸、碱混合(如盐酸与次氯酸钠混合会产生有毒氯气),配置区域需通风良好。
3.3、药剂冲洗后必须充分正洗(至出水 pH、余氯达标),防止残留药剂进入反渗透系统,氧化膜元件或破坏树脂性能。
4、排污安全
4.1、反洗废水可能含悬浮物、有机物、微生物或少量药剂,需通过专用排污管道排放至污水处理系统,禁止直接排放至非指定区域(如雨水管道),避免环境污染。
4.2、排污口需设置防护栏或警示标识,防止人员误入接触废水(尤其是工业原水预处理,废水可能含重金属或有毒物质)。
1、系统复位检查
1.1、反冲洗结束后,确认所有阀门回归正常运行状态(如反洗阀关闭、进水阀和出水阀打开),避免因阀门未复位导致后续产水时水流短路(如排污阀未关,造成产水流失)。
1.2、监测预处理出水水质(如浊度、余氯、SDI),确认反洗效果达标,防止不合格水进入反渗透系统(若出水浊度突然升高,可能是滤料层被冲翻,需停机检查)。
2、设备与环境清理
2.1、关闭反洗泵、空压机等设备,切断非必要电源,避免空载运行浪费能源或设备过热。
2.2、清理操作区域积水,检查管路接口、阀门是否有渗漏,及时紧固或更换密封件。
2.3、若使用了化学药剂,需将剩余药剂密封存放于专用危险品柜,记录药剂消耗量和存放位置,避免误触或过期变质。
3、应急处理准备
3.1、现场需配备急救用品(如洗眼器、急救箱),若发生药剂溅到皮肤或眼睛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,并及时就医。
3.2、制定应急预案:如反洗过程中罐体超压(压力表骤升),需立即打开手动排污阀泄压;若发生触电,先切断电源再施救。
1、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上岗,熟悉本系统反冲洗流程(如不同过滤器的反洗步骤、参数设定),禁止无证或违规操作(如擅自缩短反洗时间、跳过正洗步骤)。
2、反冲洗过程中需有人全程监护,禁止擅自离岗,尤其在首次启动或设备维修后的首次反洗时,需重点观察压力、流量及管路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