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反渗透纯水设备预处理系统的反冲洗是清除滤料 / 膜表面截留污染物、恢复过滤效率的关键操作,不同预处理组件(如多介质过滤器、活性炭过滤器、超滤膜等)的反冲洗流程存在差异,但核心原理是通过逆向水流(或结合气洗)冲刷污染物。
多介质过滤器(填充石英砂、无烟煤等)主要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、浊度,反冲洗步骤如下:
1、反冲洗前准备
1.1、确认设备处于停机状态,关闭进水阀、出水阀,打开排污阀。
1.2、检查反冲洗水泵(或原水泵)压力是否正常(0.2-0.3MPa),避免压力过高冲散滤料。
1.3、记录反冲洗前的进出水压力差(正常<0.1MPa,超过时必须反冲洗)。
2、反冲洗操作流程
第一步:松动滤料(气洗,可选)
打开压缩空气阀,向过滤器底部通入空气(压力 0.1-0.15MPa),持续 2-3 分钟,使滤料层松动,便于污染物脱离(尤其针对滤料板结情况)。
第二步:逆向水洗
关闭空气阀,打开反冲洗进水阀,让水从过滤器底部逆向流入,顶部排污口出水,流速控制在 15-20m/h(以滤料层膨胀 10%-20% 为宜,避免过度膨胀导致滤料流失)。
持续冲洗 10-15 分钟,直至排污口出水清澈(浊度<1NTU)。
第三步:正洗(顺冲)
关闭反冲洗阀,打开进水阀和正洗排污阀,正向冲洗 3-5 分钟,清除残留的冲洗水和杂质,直至出水达标(与原水浊度接近)。
第四步:恢复运行
关闭排污阀,打开出水阀,设备投入正常运行,记录反冲洗后的压力差(应恢复至初始值附近)。
活性炭过滤器主要吸附余氯、有机物,反冲洗需兼顾清除表面杂质和保持吸附活性,流程如下:
1、反冲洗前检查
检测出水余氯(正常<0.05mg/L,若超标可能是活性炭失效,需结合更换而非单纯反冲洗)。
确认活性炭层高度(避免反冲洗时流失,若高度不足需补充)。
2、反冲洗操作流程
逆向水洗:打开反冲洗进水阀,水流从底部进入,顶部排污,流速 10-15m/h(活性炭密度较小,流速需低于石英砂,防止颗粒流失),持续 8-12 分钟。
关键判断:排污口出水无明显黑色粉末(活性炭颗粒)、无异味即可停止(无需追求绝对清澈,避免过度冲洗损耗活性炭吸附能力)。
正洗:正向冲洗 2-3 分钟,直至出水无泡沫、余氯达标,即可恢复运行。
超滤 / 微滤膜通过孔径截留胶体、微生物,反冲洗需结合 “水反冲 + 气擦洗”,流程更精细:
1、常规反冲洗(每次停机后或每 30-60 分钟)
气擦洗:关闭进水阀,向膜组件通入压缩空气(压力 0.1-0.12MPa),持续 30-60 秒,利用气泡震荡剥离膜表面污染物。
水反冲:打开反冲洗阀,用产水或过滤水从膜组件产水侧逆向冲洗,流速是正常产水流速的 1.5-2 倍,持续 1-2 分钟,排污口排出污染物。
2、强化反冲洗(每日 1 次)
在水反冲后,加入少量药剂(如柠檬酸或次氯酸钠,浓度 0.1%-0.5%),循环冲洗 5-10 分钟,增强去污效果(针对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)。
1、控制参数
反冲洗压力:多介质 / 活性炭过滤器控制在 0.2-0.3MPa,超滤膜<0.15MPa,避免压力过高损坏滤料或膜组件。
反冲洗时间:并非越长越好,过度冲洗会导致滤料流失(如石英砂)或活性炭吸附性能下降,以 “出水清澈 / 达标” 为终点。
2、水质监测
反冲洗后必须检测出水指标(如多介质过滤器测浊度、活性炭过滤器测余氯),达标后方可进入后续系统,否则需重复冲洗。
3、特殊情况处理
若反冲洗后压力差仍居高不下(如多介质过滤器),可能是滤料板结或污染严重,需手动松动滤料或部分更换上层滤料。
活性炭过滤器反冲洗后若余氯仍超标,说明吸附饱和,需直接更换活性炭,不可依赖反冲洗恢复。
4、记录与优化
每次反冲洗需记录时间、 duration、进出水压力、出水水质,根据数据调整周期(如发现频繁反冲洗仍不达标,需检查原水水质是否恶化,或预处理工艺是否匹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