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为工业高温流体冷却设计的壳管式换热设备,核心结构由管束(金属换热管)、壳体、管板、折流板组成,通过管程与壳程的流体逆向流动实现热量交换。可处理水、油、蒸汽等多种介质,适配高压、大流量工况,广泛用于液压系统、润滑系统及工艺流体降温,能耐受1.6-6.4MPa高压与-20℃-400℃高温,是工业领域“大流量、强耐受”型冷却设备的主流选择。
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专为工业高温流体冷却设计的壳管式换热设备,核心结构由管束(金属换热管)、壳体、管板、折流板组成,通过管程与壳程的流体逆向流动实现热量交换。可处理水、油、蒸汽等多种介质,适配高压、大流量工况,广泛用于液压系统、润滑系统及工艺流体降温,能耐受1.6-6.4MPa高压与-20℃-400℃高温,是工业领域“大流量、强耐受”型冷却设备的主流选择。
列管式冷却器专为工业高温流体冷却设计的壳管式换热设备,核心结构由管束(金属换热管)、壳体、管板、折流板组成,通过管程与壳程的流体逆向流动实现热量交换。可处理水、油、蒸汽等多种介质,适配高压、大流量工况,广泛用于液压系统、润滑系统及工艺流体降温,能耐受1.6-6.4MPa高压与-20℃-400℃高温,是工业领域“大流量、强耐受”型冷却设备的主流选择。
板式换热器
由冲压波纹换热板片、密封垫片、压紧板、导杆组装而成的高效换热设备,板片间形成细小流道,通过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逆向流动、高频湍流实现热量交换。
体积小、换热效率高,适配中低压、中小流量工况,可灵活增减板片调整换热面积,常用于制冷、供暖、食品加工等对换热效率与空间有高要求的场景,
介质兼容性覆盖水、乙二醇、食用油等。
列管式冷却器
采用“壳管逆流换热”模式,核心流程分3步:
1. 流体分配:高温流体(如液压油)从壳程入口进入,经折流板引导在壳体内绕管束流动;低温冷却介质(如水)从管程入口进入,流经管束内部。
2. 热量交换:高温流体通过金属换热管(铜、不锈钢材质,导热性强)将热量传递给管内低温介质,实现自身降温。折流板可延长壳程流体路径,提升换热效率。
3. 介质排出:降温后的高温流体从壳程出口流出,携带热量的低温介质从管程出口排出(如冷却水可循环或直接排放)。
板式换热器
采用“板片湍流换热”模式,核心流程分3步:
1. 流道形成:多片冲压有波纹的换热板片叠加,板片间通过密封垫片分隔,形成两个独立的交错流道(冷热流体各走一侧)。
2. 湍流换热: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分别从两侧入口进入流道,在板片间以逆向或错向流动,波纹结构迫使流体形成湍流(破坏边界层),大幅提升热量传递效率。
3. 介质分离:密封垫片严格隔离两种流体,避免串液;完成换热后,冷热流体分别从各自出口排出,实现高效降温或加热。
指标名称 列管式冷却器 板式换热器
公称压力 1.6-6.4MPa 0.6-2.5MPa(常规),最高4.0MPa
工作温度 -20℃-400℃(依材质,如碳钢-20℃-300℃) -40℃-200℃(依垫片材质,丁腈胶-10℃-120℃)
换热面积 0.5-1000㎡(大型可定制至2000㎡以上) 0.1-500㎡(单台,可多台并联扩展)
传热系数 300-1500W/(㎡·K) 1000-5000W/(㎡·K)(是列管式的2-5倍)
介质流速 壳程0.5-3m/s,管程0.8-3m/s 板间0.1-0.5m/s(湍流状态)
材质 壳体:碳钢、不锈钢;管束:铜、不锈钢 板片:304/316不锈钢;垫片:丁腈胶、三元乙丙胶
清洁度要求 介质含固量≤0.1%(避免管程堵塞) 介质含固量≤0.01%(流道窄,需精细过滤)
列管式冷却器优势
1. 高压高耐受:壳体与管束结构稳固,可承受高压、高温及腐蚀性介质,适配恶劣工业环境,使用寿命长达8-15年。
2. 抗堵塞能力强:管程与壳程流道较宽,对介质清洁度要求较低,不易因杂质堵塞影响运行,维护周期长。
3. 大流量适配:单台设备可处理大流量流体(如1000m³/h以上),无需多台并联,适用于大型工业系统。
板式换热器优势
1. 换热效率极高:湍流流动+大比表面积设计,传热系数远高于列管式,相同换热需求下,体积仅为列管式的1/3-1/5。
2. 灵活易维护:可通过增减板片调整换热面积,板片拆卸清洗方便,维护时间短,适合需频繁清洁的卫生级场景。
3. 节能省空间:小体积+高效率,安装占地面积小,且流体阻力低,能降低循环泵能耗,运行成本节省20%-3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