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
产品中心

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

产品介绍:

该设备是专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定制的集成化、模块化净化装备,以“预处理+生物降解+深度过滤”为核心工艺,将格栅、调节池、生物反应池、沉淀池、消毒池等单元集成于一体,搭配全自动控制系统与智能监测模块。设备针对城镇生活污水中COD、BOD、氨氮、悬浮物及少量油脂的污染特性,以“低能耗生物净化+紧凑化设计”实现污水达标处理,可直接安装于小区、乡镇、城中村等场景,无需...

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设备以“分散处理+达标排放/回用+低运维”为核心,

重点解决三大城镇污水难题:

一是高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COD、BOD)与营养盐(氨氮、总磷),COD去除率≥85%、氨氮去除率≥80%,确保出水指标稳定达标;

二是适配城镇分散式场景,采用模块化设计,单套设备即可处理单个社区或乡镇的污水,无需管网长距离输送,降低基建成本;

三是简化运维流程,通过全自动控制与智能报警,减少人工干预,适配城镇运维人员不足的现状。

同时支持与中水回用系统联动,处理后水可用于绿化灌溉、道路冲洗,实现资源循环。


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基于“物理预处理+生物降解+深度净化”的组合工艺,实现生活污水全流程处理,具体步骤如下:


1. 预处理阶段:污水首先进入格栅单元,拦截毛发、纸屑、塑料袋等大颗粒悬浮物,防止后续设备堵塞;随后进入调节池,通过搅拌与液位控制,均衡污水水量与水质(如pH、污染物浓度),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稳定进水条件;


2. 生物降解阶段:调节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反应池(多采用A/O、MBR或SBR工艺),池内的好氧微生物(如活性污泥)通过新陈代谢,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COD、BOD)分解为CO₂和H₂O;同时,缺氧段的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转化为N₂释放,实现脱氮;部分工艺通过投加除磷药剂,使磷以沉淀物形式去除;


3. 固液分离阶段:生物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沉淀池,活性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,上清液进入后续深度处理单元,沉降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反应池(维持微生物浓度),剩余污泥定期排出(需委托专业机构处置);若为MBR工艺,则通过超滤膜直接截留污泥,省略沉淀池;


4. 消毒与达标排放:上清液进入消毒池,通过投加次氯酸钠或紫外线消毒,杀灭水中的细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,最终处理水达标排放或进入中水回用系统。

城镇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参数类别 常规规格范围 定制说明 

处理工艺 A/O工艺、MBR工艺、SBR工艺、接触氧化工艺 占地紧张选MBR工艺,低能耗选A/O工艺 

单套处理量 5-500m³/d 多套并联可扩展至2000m³/d以上 

进水水质 COD≤500mg/L,BOD≤300mg/L,氨氮≤40mg/L,SS≤200mg/L 可适配少量餐饮混合污水(需预处理) 

出水水质 一级A标准:COD≤50mg/L,BOD≤10mg/L,氨氮≤5mg/L,SS≤10mg/L;一级B标准:COD≤60mg/L,BOD≤20mg/L 可定制提标至地表水准IV类 

工作温度 5-40℃ 低温环境可选内置加热或保温模块 

能耗指标 0.3-0.8kWh/m³(处理水) MBR工艺能耗略高(0.6-0.8kWh/m³) 

占地面积 5-200㎡(单套) MBR工艺较传统工艺占地减少40% 

污泥产量 0.1-0.3kg干泥/m³(处理水) 可配套小型污泥脱水机 

控制方式 PLC+触摸屏控制,支持远程APP监控 自动监测COD、液位、溶解氧,异常报警 

材质要求 碳钢防腐(环氧煤沥青)、玻璃钢、不锈钢 潮湿环境优先选玻璃钢或不锈钢 

• 城镇住宅小区:处理小区居民生活污水,无需接入市政管网,处理后水可回用绿化或排放至附近水体;


• 乡镇与城中村:解决乡镇、城中村市政管网覆盖不足的问题,实现污水就地处理,改善农村水环境;


• 旅游景区与度假村:处理景区、度假村的生活污水(含少量餐饮污水),避免污染景区水体,符合环保要求;


• 学校与养老院:处理学校、养老院的生活污水,保障周边水质安全,同时可回用污水用于校园绿化;


• 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区:处理工业园区内员工宿舍、食堂的生活污水,与工业废水分类处理,降低处理难度。

1. 集成化程度高:将多处理单元集成一体,无需单独建设多个构筑物,基建周期缩短至1-3个月,较传统污水处理厂节省60%以上建设时间;


2. 达标稳定性强:生物工艺成熟,搭配智能溶解氧、pH控制,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/B标准,COD、氨氮去除率波动≤5%;


3. 运维成本低:全自动控制减少80%人工干预,能耗仅0.3-0.8kWh/m³,且MBR工艺无污泥膨胀问题,年运维成本仅1-3元/m³处理水;


4. 适配性灵活:处理量可从5m³/d(小型小区)到500m³/d(大型社区)定制,占地面积小,可安装于地下或地面,适配城镇复杂场地条件;


5. 环保与资源兼顾:处理后水可达标排放或回用,减少对市政管网的依赖,同时降低城镇污水外排对自然水体的污染,符合“海绵城市”建设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