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是针对小水量、分散性污水(如村镇生活污水、景区废水、工业园区支流污水)开发的 “模块化、可移动、低运维” 处理方案,核心是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 “格栅、调节、生化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” 等多单元集成于单个设备或成套装置,实现污水就近收集、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,有效解决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覆盖范围有限、管网建设成本高的痛点。
一、核心技术原理与工艺构成
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通常以 “生化处理为核心 + 深度处理为辅助”,典型工艺流程可分为 4 个关键单元,各单元协同实现污染物高效去除:
1、预处理单元:通过格栅(拦截毛发、悬浮物)、调节池(缓存水质水量,避免冲击负荷),初步降低污水杂质含量,为后续生化反应创造稳定条件;
2、生化处理单元(核心):主流采用 A/O(缺氧 - 好氧)、SBR(序批式活性污泥法)、MBR(膜生物反应器)等工艺,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 COD(化学需氧量)、BOD(生化需氧量)、NH₃-N(氨氮)等有机污染物。例如 MBR 工艺通过 “生物降解 + 膜截留”,可同步实现污泥分离与污水净化,出水水质更稳定;
3、深度处理单元:针对生化出水残留的微量污染物,采用过滤(如石英砂、活性炭)、消毒(紫外线、次氯酸钠)工艺,确保出水 COD、SS(悬浮物)、大肠杆菌等指标达标(如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GB 18918-2002 一级 A 标准);
4、污泥处理单元:集成小型污泥浓缩、脱水模块(如叠螺机),将生化反应产生的污泥减量化处理,定期清运处置,避免二次污染。
二、技术核心优势:适配分散式场景的关键特性
相比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,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具备 4 大核心优势,精准匹配小水量、分散性污水治理需求:
1、占地小,部署灵活:设备多为立式或卧式模块化设计,单套处理量 5-500m³/d 的设备占地仅 10-50㎡(约 1-3 个标准车位),可直接安装于空地、地下室或绿化带,无需大规模征地,尤其适合村镇、景区等土地资源紧张区域;
2、投资成本低,建设周期短:省去长距离管网建设费用(集中式管网成本占总投资 50%-70%),单吨水投资约 1500-3000 元(集中式约 3000-5000 元);设备工厂预制完成,现场仅需基础浇筑与管道连接,建设周期 15-30 天(集中式需 6-12 个月);
3、运维简便,自动化程度高:配备 PLC 自动控制系统,可实时监测进水流量、出水水质(如 COD、NH₃-N 在线监测)、曝气强度等参数,实现 “无人值守 + 远程监控”,仅需定期巡检(每周 1-2 次)与耗材更换(如滤芯、消毒剂),运维成本约 0.3-0.8 元 /m³(低于集中式 0.5-1.2 元 /m³);
4、出水回用性强:采用 MBR 等工艺的设备,出水 SS≤5mg/L、浊度≤1NTU,可直接回用为绿化灌溉、道路冲洗、工业冷却用水,实现污水资源化,尤其适合缺水地区(如北方村镇、工业园区)。
滤网单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