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水含油量突然升高是设备运行中的常见问题,核心原因通常集中在进水水质波动、工艺单元故障或运行参数失衡三类情况。首先看进水端,若上游生产工艺调整(如机械加工增加切削液用量、石油化工装置泄漏),会导致进水含油浓度远超设备设计负荷,或乳化油比例突然增加,超出破乳单元处理能力,油分未充分分离就进入后续环节;其次是工艺单元故障,比如隔油区刮油机卡滞或转速下降,浮油无法及时排出,堆积后随水流带入下游;气浮单元溶气泵压力不足,导致气泡量减少,油滴附着不充分;破乳剂投加泵堵塞或计量不准,加药量不足,乳化油未有效破乳;还有过滤单元滤料堵塞或破损,截留的油分随出水流出。最后是运行参数失衡,如进水流量突然增大,污水在各处理单元停留时间缩短,油水分离不彻底;曝气强度过大,打散气浮区已形成的浮渣,导致油分回流。
解决时需按 “排查 - 调整 - 验证” 分步操作:第一步,先检测进水含油浓度和油类类型,若浓度超标,联系上游调整生产排水,或临时降低进水流量(通过进水阀门调节),若乳化油比例升高,增加破乳剂投加量(先小剂量试加,观察出水变化);第二步,检查各工艺单元,隔油区查看刮油机是否卡滞,清理齿轮箱杂物并润滑,调整转速至设计值;气浮区检测溶气泵压力,若压力低,检查泵进口滤网是否堵塞,清理杂质后重启;查看破乳剂投加泵,拆解泵头清理堵塞物,校准计量泵流量;过滤单元若出水含油高,停机反冲洗滤料,若滤料破损,更换新滤料;第三步,调整运行参数,将进水流量稳定在设备设计范围内,若之前流量过大,分阶段降低;气浮区适当降低曝气强度,通过观察浮渣形成情况,找到 “浮渣稳定不打散” 的最佳曝气值;最后,持续监测出水含油量,待数值降至标准以下后,再逐步恢复正常进水和运行参数,避免问题反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