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表层(活性层):最关键的 “过滤层”,厚度仅 0.1-1 微米,布满孔径约0.1-1 纳米(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/10 万)的极细微孔。这些微孔的尺寸精准控制:仅允许水分子(直径约 0.28 纳米)自由通过,而大于微孔的溶质(如盐离子直径约 0.3-0.8 纳米、细菌直径约几百纳米)被完全阻挡。
过渡层:厚度约 10-50 微米,孔径稍大(约 10-50 纳米),作用是支撑表层,避免表层受压破损,同时引导水分子快速向底层扩散。
支撑层:厚度约 100-200 微米,为多孔海绵状结构(孔径约 1-10 微米),主要作用是增强膜的整体机械强度,承受反渗透过程中的高压(通常 0.4-1.5MPa,海水淡化需更高压)。
第一步(吸附):原水中的水分子被膜表层的亲水基团吸附;
第二步(扩散):吸附的水分子在膜内部的微孔通道中,向产水侧扩散(因产水侧水分子浓度更低,存在浓度差驱动力);
第三步(脱附):水分子到达膜的产水侧后,脱离膜的吸附,进入产水侧成为纯净水。
原水预处理:原水(如自来水)先经过前置滤芯(PP 棉、活性炭),去除泥沙、铁锈、余氯等大颗粒杂质和有机物 —— 这一步是为了保护 RO 膜,避免其被大颗粒划伤或被有机物污染(延长膜寿命)。
高压加压:预处理后的原水进入高压泵,被加压至 0.4-0.8MPa(足以对抗原水渗透压),然后输送至 RO 膜组件。
膜分离过程:加压后的原水在 RO 膜的原水侧流动,水分子在压力驱动下穿过 RO 膜的活性层、过渡层和支撑层,进入产水侧,成为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;而原水中的盐离子(如钙、镁、钠)、重金属(如铅、汞)、细菌、病毒等溶质,被膜截留,留在原水侧。
分流排出:最终形成两股水流:
产水(透过水):从 RO 膜的产水口流出,进入储水罐或直接供用户使用;
浓水(截留水):含有高浓度杂质的原水,从 RO 膜的浓水口排出(部分系统会设计浓水回用,提升水利用率)。
截留率:衡量 RO 膜性能的核心指标,指被膜截留的溶质占原水中溶质总量的比例,优质 RO 膜对盐离子的截留率可达 99% 以上,对细菌、病毒的截留率接近 100%。
寿命影响因素:RO 膜的使用寿命通常为 2-3 年,主要受原水水质(硬度、污染物含量)、预处理效果(前置滤芯是否及时更换)、操作压力(过高易损伤膜)、清洗维护(是否定期反冲洗去除膜表面污垢)影响。
Copyright © 2025 利菲尔特(商标:正渲)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0213号-12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