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对比维度 | 渗透(Osmosis) | 反渗透(Reverse Osmosis, RO) |
---|---|---|
1. 驱动力来源 | 自然渗透压(由两侧溶液浓度差产生,无需外部能量) | 外部施加的压力(需大于溶液自身渗透压,依赖外部能量如高压泵) |
2. 水分子移动方向 | 从低浓度溶液侧(水分子密度高)→ 高浓度溶液侧(水分子密度低) | 从高浓度溶液侧(含杂质的原水)→ 低浓度溶液侧(纯净的产水) |
3. 过程性质 | 自然自发过程(遵循物理平衡规律,无需人工干预) | 人工强制过程(需打破自然平衡,依赖设备和技术) |
4. 最终结果 | 高浓度侧液面升高,两侧浓度逐渐趋于平衡(无分离效果) | 低浓度侧得到纯净水分子(产水),高浓度侧留存杂质(浓水),实现水与溶质分离 |
5. 核心载体需求 | 仅需普通半透膜(允许水分子通过,阻挡溶质即可) | 需专用RO 膜(孔径更精密,截留率超 99%,耐受高压和化学环境) |
6. 实际应用场景 | 自然现象:植物根系吸水、人体细胞补水、露珠形成等 | 人工技术:家用净水器、海水淡化、工业纯水制备、污水处理等 |
渗透是 “水往浓处流”,目的是 “平衡浓度”,无实用分离价值;
反渗透是 “压着水往稀处流”,目的是 “提纯水分”,是实现水与杂质分离的核心技术。
Copyright © 2025 利菲尔特(商标:正渲)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0213号-12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