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
我司裂解设备落地千余个项目,以技术实力赋能全球产业升级

2025-08-16   来自:秦际冉
截至目前,我司自主研发的系列裂解设备已在全球范围内落地项目超 1200 个,覆盖石油化工、废旧资源回收、生物质能源等 8 大领域,设备运行稳定性达 98.7%,为客户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 50 亿元。这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我司 15 年深耕裂解技术领域的坚守,更是市场对 “中国智造” 裂解设备的高度认可。
一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:破解行业痛点的 “技术攻坚路”
相较于新闻稿一中提及的新型裂解设备技术突破,我司在设备产业化落地过程中,进一步攻克了 “规模化生产适配性”“复杂原料适应性”“极端工况稳定性” 三大行业难题,形成了覆盖 “小型试验 - 中试放大 - 工业化应用” 的全链条技术解决方案。
(一)针对规模化生产:研发模块化组合设备
传统裂解设备往往存在 “单台产能有限、多台联动难” 的问题,制约企业扩产需求。我司研发的模块化组合裂解设备,可根据客户产能需求(5 万吨 / 年 - 50 万吨 / 年)灵活组合单元模块,单条生产线最长可实现 30 个模块联动运行。以某石化企业 20 万吨 / 年重质油裂解项目为例,采用 6 组模块化设备后,建设周期缩短 40%,设备占地面积减少 25%,年运营成本降低 1800 万元。
(二)应对复杂原料:开发智能原料适配系统
不同行业的裂解原料成分差异极大 —— 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质油含硫量可达 3% 以上,废旧塑料回收领域的原料混杂 PE、PP、PVC 等多种成分,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秸秆含水率波动范围更是高达 15%-45%。为此,我司开发的智能原料适配系统,可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,在原料进入设备前 30 秒完成成分分析,自动调整裂解温度、压力、催化剂配比等 12 项核心参数。在山东某废旧塑料回收厂,该系统使混杂塑料的裂解转化率稳定在 92% 以上,较传统设备提升 15 个百分点,且产品纯度达标率从 78% 提升至 99.2%。
(三)适应极端工况:打造 “超耐受” 设备机身
在高海拔、高温、高湿等极端工况下,传统裂解设备常出现密封件老化、控制系统失灵等问题。我司联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特种合金材质,将设备核心部件耐受温度提升至 850℃,同时采用 IP67 级防水防尘设计,适配 - 30℃至 55℃的环境温度。在青海某生物质能源项目(海拔 3200 米)中,设备连续运行 18 个月无故障;在东南亚某热带地区石化项目(年均湿度 85%)中,设备故障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 62%。
二、细分领域深度渗透:三大核心行业的 “价值创造记”
如果说新闻稿一聚焦设备的多行业应用潜力,那么经过两年多的市场验证,我司裂解设备已在三大核心行业形成 “标杆案例集群”,成为客户转型升级的 “核心引擎”。
(一)石油化工领域:助力 “重油轻质化” 战略落地
在国家 “炼化一体化” 政策推动下,我司裂解设备已服务中石油、中石化、恒力石化等 23 家大型石化企业,助力其实现重质油的高效转化。其中,某沿海石化基地采用我司 10 万吨 / 年渣油裂解装置后,每年可多生产汽油、柴油等轻质油品 8.2 万吨,同时产出高纯度乙烯原料 3.5 万吨,产品附加值提升 3 倍。该项目还配套了我司自主研发的脱硫脱硝系统,使尾气排放中二氧化硫含量降至 5mg/m³ 以下,远低于国家 35mg/m³ 的标准。
(二)废旧资源回收领域:构建 “城市矿山” 循环体系
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推进,废旧塑料、轮胎等 “城市矿山” 的回收利用成为重点。我司针对废旧轮胎裂解开发的专用设备,可实现 “轮胎裂解 - 炭黑提纯 - 钢丝回收 - 油气分离” 全流程自动化。在河南某废旧轮胎回收产业园,5 条我司裂解生产线日均处理废旧轮胎 300 吨,年产燃料油 1.8 万吨、高纯度炭黑 2.2 万吨、钢丝 0.9 万吨,相当于每年减少 1.2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,被当地政府评为 “循环经济示范项目”。
(三)生物质能源领域:激活农业废弃物 “能源价值”
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、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超 10 亿吨,我司裂解设备为这些 “废弃物” 赋予新价值。在黑龙江某农业大县,一套我司生物质裂解设备可将玉米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气(甲烷含量 92%),满足当地 2000 户居民的日常用气需求,同时产生的生物质炭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,实现 “能源 - 农业” 循环。该项目每年消化秸秆 3 万吨,为农户带来每亩地 120 元的额外收入,被列为 “乡村振兴能源示范工程”。
三、客户证言:从 “合作” 到 “共赢” 的信任积淀
市场的认可,最终体现在客户的持续选择与口碑传播中。截至目前,我司已有 38% 的客户实现 “二次采购”,15 家客户建立 “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”,以下三位客户的真实反馈,更是对我司设备价值的最佳诠释。
(一)某跨国石化企业亚太区总裁:“选择中国设备,是最正确的决策”
“2021 年我们在印尼的石化项目招标时,曾对比过德国、日本和中国的三家设备供应商。最终选择贵司,不仅因为设备报价低 20%,更重要的是贵司能提供‘设备 + 工艺 + 运维’的全周期服务。三年来,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 8200 小时,比合同承诺多 1200 小时,这在东南亚高温高湿环境下尤为难得。” 该总裁透露,目前其公司已计划在越南、马来西亚的新项目中,全部采用我司裂解设备。
(二)某废旧塑料回收企业创始人:“从濒临倒闭到行业标杆,只差一套好设备”
“2019 年我们厂因设备老旧,塑料裂解转化率不足 70%,还因环保不达标被责令整改,当时差点就倒闭了。引进贵司的智能裂解设备后,不仅转化率提升到 93%,废气处理后能直接排放,每月还能多赚 20 多万元。现在我们已经从一家小作坊,发展成年处理废旧塑料 3 万吨的当地龙头企业,还带动了 50 多名村民就业。” 这位创始人在今年的行业峰会上,主动作为 “客户代表” 分享与我司的合作经历。
(三)某生物质能源项目负责人:“设备帮我们打通了‘秸秆变能源’的最后一公里”
“之前我们尝试过用传统锅炉焚烧秸秆供暖,但热效率低、污染大。贵司的裂解设备解决了两大难题:一是秸秆不用烘干就能直接裂解,省去了烘干成本;二是产出的生物燃气能稳定供能,不像传统方式受天气影响大。现在我们的项目不仅能满足周边 3 个村的供暖,还能向当地食品厂供应工业用气,年销售额突破 1500 万元。” 该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计划联合我司开发 “秸秆 - 生物燃气 - 有机肥” 一体化项目。
四、全球化布局:从 “中国智造” 到 “全球共享”
在国内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,我司积极推进裂解设备 “走出去”,目前已在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等地区设立 12 个海外服务中心,组建多语种技术团队,实现 “24 小时响应、48 小时到场” 的本地化服务承诺。
(一)中东市场:破解高温高盐环境难题
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,但高温(夏季地表温度超 50℃)、高盐(沿海地区湿度大、盐分高)环境对设备腐蚀严重。我司为中东客户定制的防腐型裂解设备,采用氟碳涂层 + 不锈钢双层防护,设备使用寿命延长至 15 年,较当地常用设备提升 5 年。目前,沙特某石化企业已连续采购 4 套我司设备,用于重质油裂解项目。
(二)非洲市场:打造 “交钥匙” 扶贫项目
针对非洲地区技术人才短缺、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,我司推出 “设备 + 培训 + 运维” 的交钥匙项目。在肯尼亚某生物质能源项目中,除提供 3 套裂解设备外,还为当地培养了 20 名设备操作员和 5 名维修技师,项目投产后不仅解决了周边村庄的用电问题,还通过生物质炭销售带动当地农户增收,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列为 “南南合作示范项目”。
五、未来规划:聚焦 “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” 三大方向
基于当前市场反馈和技术积累,我司制定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,在新闻稿一 “深化技术研发、加强国际合作” 的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三大发展路径:
(一)绿色化:研发零碳裂解技术
联合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,开发 “光伏 + 裂解” 一体化系统,利用光伏电力为设备提供能源,同时将裂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后用于藻类养殖,实现 “能源消耗 - 碳排放 - 资源再利用” 的闭环。目前该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,预计 2026 年实现工业化应用,可使设备碳排放量降低 90% 以上。
(二)智能化:构建设备数字孪生平台
通过在设备上部署 500 + 传感器,实时采集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 200 余项数据,构建设备数字孪生模型。客户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系统还能基于 AI 算法预测设备故障(预测准确率达 92%),提前生成维护方案。目前该平台已在 300 个项目中试点应用,设备维修响应时间缩短 60%,维护成本降低 35%。
(三)高端化:突破特种物料裂解技术
针对航空航天材料、电子废弃物等高端裂解领域,研发专用设备。例如,针对电子废弃物中的电路板,开发 “低温裂解 - 贵金属回收” 一体化设备,可实现金、银、铜等贵金属回收率达 99.9%,同时避免二噁英等有害气体产生。该设备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认证,即将在广东某电子废弃物回收基地落地。
“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,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,我们始终以‘解决客户实际问题’为核心。” 我司董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未来将继续以裂解技术为支点,推动更多行业实现 “资源高效利用、环境友好发展”,让中国裂解设备在全球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