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,与之紧密相关的滤芯制造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。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对滤芯的精度、稳定性与耐用性提出了严苛要求。以电池系统为例,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冷却液滤芯,需过滤微米级杂质,防止其堵塞管道影响散热效率,进而保障电池性能与安全。有数据显示,在电池冷却液中,0.1mm 以上杂质含量每增加 10mg/L,电池容量衰减速率加快 5%。
在这一背景下,诸多滤芯制造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。[企业名称 1] 投入数千万元建立研发中心,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,研发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润滑系统的超精细滤芯,过滤精度可达 0.5μm,远超行业平均的 1μm 精度标准,已获得多家新能源车企订单。[企业名称 2] 则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,优化生产工艺,将滤芯生产周期从原来的 7 天缩短至 3 天,大大提高了交付效率,满足新能源车企快速扩产需求。
然而,机遇背后也暗藏挑战。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,如制造高性能滤芯的特种纤维材料,近一年价格涨幅超 30%,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。同时,行业标准尚不完善,不同车企对滤芯规格、性能要求差异大,增加了企业研发与生产成本。面对挑战,企业一方面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战略合作,锁定价格;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,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