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
初次启动RO设备时需要注意什么?

2025-08-15   来自:杨亚美

初次启动 RO 设备的核心是 “循序渐进、先排后通、实时监测”**,避免因压力骤升、杂质残留或操作不当损坏膜元件,具体需注意以下 5 大关键步骤:

一、启动前:最后检查,排除隐患

管路与阀门确认

确保进水阀、浓水阀、产水阀处于全开状态(避免憋压),预处理系统(石英砂、活性炭、精密过滤器)阀门均开启,旁通阀关闭。

检查所有管道接口(如法兰、卡箍)是否拧紧,密封圈是否安装到位(防止漏水)。

电气与仪表检查

确认电源接线正确(电压、相位与设备匹配),漏电保护器、接地装置正常,压力表(进水、浓水、产水端)归零且完好。

若有阻垢剂投加、杀菌等辅助系统,需检查药剂液位是否充足,泵体接线无误。

膜元件保护确认

新 RO 膜出厂时浸泡在保护液中,启动前无需提前冲洗(保护液可随初期排水排出);若膜元件储存超过 6 个月,需确认保护液未变质(无异味、浑浊),必要时更换保护液后再启动。

二、启动中:低压冲洗,缓慢升压(核心步骤)

第一步:低压冲洗预处理与管路(10-15 分钟)

启动预处理系统水泵(而非 RO 高压泵),仅开启进水阀,让自来水低速冲洗预处理滤芯及 RO 膜前管路,排出管道内的灰尘、焊渣等杂质(避免进入膜壳划伤膜)。

观察预处理排水口,直至出水清澈无杂质后,关闭预处理排水,开启 RO 系统进水。

第二步:低压启动 RO 高压泵,逐步升压

启动 RO 高压泵后,严禁直接将压力升至额定值!需通过调节浓水阀,缓慢提升进水压力(每分钟升压不超过 0.05MPa),直至达到设备额定工作压力(通常 0.6-1.2MPa,以厂家参数为准)。

升压过程中密切观察压力表,若压力骤升或波动,立即停机检查阀门是否堵塞。

三、运行中:实时监测关键指标,控制初期排水

监测 “3 个压力” 与 “2 个水质”

压力监测:进水压力(需稳定在额定范围)、浓水压力(与进水压力差≤0.1MPa,超差可能是膜堵塞或阀门故障)、产水压力(通常接近大气压,异常升高需检查产水管路是否堵塞)。

水质监测:用 TDS 检测仪实时测产水 TDS(初期可能偏高,属正常现象),同时观察产水是否清澈(若浑浊,可能是膜元件破损或预处理失效,需停机检查)。

初期浓水、产水需排放,禁止回用

初次启动后,需持续全开浓水阀和产水阀,将前 30-60 分钟的浓水和产水全部排放(目的:排出膜元件保护液、管路残留杂质,让膜适应运行环境)。

待产水 TDS 降至设计值(如<50ppm,依进水水质而定)且稳定 10 分钟后,再关闭排放阀,将产水接入纯水储罐。

四、特殊情况:及时停机,排查问题

启动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停机,排除故障后再重启:


管路接口大量漏水(可能是阀门未关严或密封失效);

进水压力骤升 / 骤降(可能是高压泵故障或阀门堵塞);

产水 TDS 持续高于设计值 10 倍以上(可能是膜元件装反、破损或预处理失效);

设备出现异常噪音、震动(可能是高压泵轴承损坏或膜壳松动)。

五、启动后:记录数据,设定运行参数

记录初始运行数据

记录启动时的进水压力、浓水压力、产水流量、进水 TDS、产水 TDS、水温等参数,作为后续运行的 “基准值”(便于日后判断膜是否污染)。

设定自动保护参数

若设备带 PLC 控制系统,需按厂家要求设定高压保护(超压停机)、低压保护(欠压停机)、产水 TDS 超标报警等参数,避免无人值守时设备损坏。

持续观察 1-2 小时

初期运行 1-2 小时内,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关键指标,确认压力、流量、水质均稳定在正常范围,无漏水、异响等问题,才算初次启动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