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1500t/d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调试是确保其后续稳定运行、达标排放的关键环节,需结合设备工艺(如 A²/O、MBR、SBR 等)逐步推进,核心目标是实现微生物驯化、工艺参数优化、出水指标稳定。
1、基础检查与设备试运行
1.1、设备完整性检查
1.1.1、逐一检查各单元(格栅、调节池、生化池、沉淀池、消毒池、污泥处理系统等)的结构密封性,确保无渗漏;管道、阀门连接牢固,阀门开关灵活,标识清晰(如进水阀、回流阀、排泥阀)。
1.1.2、动力设备试运行:对水泵、风机、搅拌器、污泥脱水机、加药泵等进行单机调试,检查转向、电流、噪音是否正常,确保无卡阻、泄漏,连续试运行 2-4 小时无异常。
1.1.3、自动化系统测试:校准在线监测仪表(pH 计、DO 仪、MLSS 仪、流量计等),验证 PLC 控制系统对设备的联动控制(如液位自动调节、曝气强度自动反馈),确保数据传输准确。
1.2、辅助系统准备
1.2.1、准备调试所需药剂:生化系统需备碳源(如葡萄糖、乙酸钠)、碱度调节剂(如碳酸钠、氢氧化钠)、絮凝剂(PAC、PAM)等,按设计用量储备。
1.2.2、污泥接种准备:根据工艺需求,从同类污水处理厂获取活性污泥(含水率 80%-85%),用量约为生化池有效容积的 5%-10%(如 1500t/d 设备生化池容积约 500-800m³,需污泥 25-80m³);若为生物膜工艺,需准备载体挂膜所需菌种或营养液。
1、目的:检验设备整体运行流畅性,排查管道堵塞、设备联动故障。
2、操作步骤:
2.1、向调节池注入清水(可采用自来水或达标回用水),水位至设计液位的 50%-70%。
2.2、启动进水泵,按流程依次开启各单元设备(格栅→调节池搅拌→生化池搅拌 / 曝气→沉淀池→消毒系统→出水),观察水流是否顺畅,各单元液位是否稳定,有无溢水、死水区。
2.3、测试污泥回流系统(如内回流、外回流),调整回流泵频率,确保回流比(如 50%-100%)符合设计要求,管道无堵塞。
2.4、试运行结束后,排空系统内清水,清理各单元残留杂质(如焊渣、泥沙)。
1、污泥接种与初期培养
1.1、将储备的活性污泥投入生化池(如好氧池、厌氧池),加入清水或低浓度污水(COD≤500mg/L),使混合液污泥浓度(MLSS)达到 1.5-3g/L(好氧池)或 2-4g/L(厌氧池)。
1.2、厌氧 / 缺氧池:关闭曝气,开启搅拌器,保持水体混合均匀,控制 DO<0.2mg/L(厌氧)或 0.2-0.5mg/L(缺氧),静置 1-2 天,让污泥适应环境。
1.3、好氧池:启动曝气系统,控制 DO 在 1-2mg/L(初期低曝气量),避免污泥过度氧化,连续曝气 24 小时,观察污泥状态(无发黑、发臭)。
2、逐步进水与负荷提升
2.1、低负荷阶段(1-2 周):
进水流量为设计值的 30%-50%(即 450-750t/d),进水 COD 控制在 300-600mg/L(若原水浓度过高,需用清水稀释)。
每日监测指标:好氧池 DO(1-2mg/L)、pH(7.0-8.0)、MLSS(1.5-3g/L)、SV30(15%-30%),以及出水 COD、SS。
若 pH 低于 6.5,投加碱度调节剂(如碳酸钠);若污泥活性差(如 COD 去除率<50%),补充碳源(按 C:N=5:1 投加)。
2.2、中负荷阶段(1-2 周):
进水流量提升至设计值的 60%-80%(900-1200t/d),逐步减少清水稀释,让原水比例提高至 70%-80%。
强化脱氮除磷调控:若为 A²/O 工艺,控制厌氧池 ORP<-200mV(利于释磷),缺氧池 ORP-100~-50mV(利于反硝化),好氧池 DO 提升至 2-4mg/L(利于硝化)。
开始少量排泥(剩余污泥排放量为污泥总量的 5%-10%/ 天),维持 MLSS 稳定。
1、满负荷进水调试:当出水 COD≤100mg/L、氨氮≤15mg/L、SS≤30mg/L(根据排放标准调整)时,逐步将进水流量提升至 1500t/d,持续监测 2-3 天,确认各单元运行稳定。
2、关键参数优化:
2.1、曝气强度:通过 DO 仪反馈,调整风机频率,使好氧池 DO 稳定在 2-4mg/L,避免曝气不足(污泥发黑)或过度(能耗浪费、污泥解体)。
2.2、回流比:内回流(硝化液回流)控制在 100%-300%(脱氮需求高时取上限),外回流(污泥回流)控制在 50%-100%,通过出水 SS 和沉淀池污泥层厚度(≤0.5m)调整。
2.3、加药量:若出水 SS 或总磷不达标,逐步增加 PAC(50-100mg/L)、PAM(1-3mg/L)投加量,观察絮凝效果(矾花大小、沉淀速度)。
2.4、消毒参数:紫外线消毒需调整灯管功率或水流速度,确保杀菌率≥99%;二氧化氯消毒控制有效氯浓度在 5-10mg/L,接触时间≥30 分钟。
3、污泥系统调试:启动污泥浓缩池和脱水机,调整 PAM 投加量,使泥饼含水率≤80%,记录污泥产率(通常为进水 COD 的 0.1-0.2kg 干泥 /kg COD),优化排泥周期。
1、连续监测出水指标:按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要求,连续 7 天监测 COD、BOD、氨氮、总磷、SS、pH 等指标,确保全部达标。
2、数据整理与报告:汇总调试期间的进出水数据、设备运行参数、污泥指标等,形成调试报告,明确最佳运行参数(如曝气风量、回流比、加药量),为后期运维提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