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二级反渗透制水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反渗透(RO)膜的选择性透过特性,通过两级反渗透系统递进式地去除水中的杂质,最终获得高纯度水质。其核心是利用压力差驱动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,而截留水中的溶解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等污染物.
反渗透膜是一种半透膜,其表面密布孔径约 0.0001 微米(仅为细菌直径的 1/5000、病毒的 1/100)的微孔,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,而拦截水中的绝大多数污染物(包括离子、胶体、有机物、微生物等)。
在高压泵提供的压力(通常 1-1.5MPa)作用下,原水中的水分子克服渗透压,透过 RO 膜成为 “产水”;无法透过的污染物则被截留,随部分浓水排出,从而实现水质净化。
二级反渗透设备通过 “一级预处理→一级 RO 净化→二级 RO 深度净化” 的递进式处理,大幅提升水质纯度:
1、预处理阶段
原水(如自来水、地下水)首先经过预处理系统,去除会损伤或污染 RO 膜的杂质:
石英砂过滤器:去除泥沙、铁锈等大颗粒悬浮物;
活性炭过滤器:吸附余氯、有机物、异味等;
精密过滤器(5-10μm):过滤微小颗粒,防止划伤 RO 膜;
(可选)软水器或阻垢剂添加:降低水的硬度,防止钙镁离子在膜表面结垢。
预处理后的水需满足 RO 膜进水要求(如污染指数 SDI≤5、余氯<0.1mg/L)。
2、一级反渗透阶段
预处理后的水进入一级高压泵,被加压至约 1.0-1.2MPa;
高压水流经一级 RO 膜组件,水分子透过膜成为 “一级产水”(初步净化水),含有高浓度杂质的 “一级浓水”(约占进水的 20%-30%)被排放或部分回收;
此阶段可去除 95%-99% 的溶解盐、90% 以上的有机物和微生物,一级产水电导率通常降至 10-50μS/cm。
3、二级反渗透阶段
一级产水作为二级反渗透的进水(水质已较纯净),经二级高压泵加压(压力略低于一级,约 0.8-1.0MPa)后进入二级 RO 膜组件;
水分子再次透过二级 RO 膜,进一步截留一级处理中未完全去除的微量污染物(如残留离子、小分子有机物),产生 “二级产水”(最终纯水);
少量 “二级浓水”(约占二级进水的 15%-20%)可回流至一级系统进水端,提高整体水利用率,最终二级产水电导率可降至 1-5μS/cm 以下,纯度大幅提升。
1、一级 RO:承担主要净化任务,去除水中绝大多数污染物,为二级处理提供合格的 “原料水”,减轻二级膜的负担;
2、二级 RO:对一级产水进行深度提纯,重点去除一级未完全截留的微量杂质(如低分子有机物、痕量离子),使水质达到更高标准(如医药纯化水、电子超纯水的预处理要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