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373-2628268

反渗透设备膜污染或老化问题清洗时的注意事项

2025-07-26   来自:李子龙
一级反渗透(RO)设备运行中,膜污染是导致性能下降(如产水量减少、脱盐率降低、压力差增大)的主要原因。

一、膜污染的判断与清洗原则

1. 污染类型识别(关键前提)

通过运行数据和外观判断,常见污染及特征如下:

污染类型表现特征典型原因
结垢(无机污染)膜前后压差升高,产水量下降明显,脱盐率略降钙镁碳酸盐、硫酸盐、硅垢等沉积
有机物污染产水电导率上升,膜表面黏滑,可能有异味原水中腐殖酸、油脂、胶体有机物
生物污染产水量下降,膜表面有黏液或生物膜,可能发臭预处理杀菌不足,微生物滋生
胶体污染压差快速升高,产水量下降,SDI 超标铁、铝氧化物、黏土颗粒等

2. 清洗原则

1、及时清洗:当产水量下降 10%、脱盐率下降 2%-3% 或压差上升 15% 时,需启动清洗(避免污染固化)。

2、针对性清洗:结垢用酸洗,有机物 / 生物污染用碱洗,混合污染需交替清洗。

3、避免过度清洗:频繁或浓度过高的清洗会加速膜老化,缩短寿命。

二、清洗注意事项

1、药剂兼容性:聚酰胺膜禁用氧化剂(如次氯酸钠,除非专用抗氯膜),避免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(会吸附在膜表面)。

2、温度控制:清洗液温度建议 25-35℃(不超过 40℃,高温会加速膜老化)。

3、流量与压力:清洗时压力≤0.3MPa,流量≤设计产水量的 50%,避免膜片受压变形。

4、清洗后评估:清洗后运行 1-2 小时,监测产水量、电导率、压差是否恢复,未达标需重新判断污染类型。

5、预防优先:清洗只是补救措施,需通过预处理(如投加阻垢剂、控制 SDI)减少污染,延长清洗周期。